智家核心 最懂你心
首页 家装 潮向 攻略 评测 晒物 爆料 新品 手机 科技 家居
砖混和框架结构的区别:住宅建筑的两种经典之选,谁更适合你的家?
家核优居 09-28 10:23 来源: 原创
0
分享
8230

在当下房地产市场,买房或自建房已成为许多家庭的头等大事。2025年,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和“双碳”目标的推进,住宅建筑结构的选择愈发理性。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,作为两大主流住宅形式,各有千秋。前者像一位朴实的“老农”,成本低廉、接地气;后者则似现代“工程师”,灵活高效、抗震可靠。据相关数据,2024年新建住宅中,砖混结构占比约30%,多见于农村和中小城市,而框架结构已超50%,主导一线城市高层项目。 两者区别看似简单,却关乎房屋寿命、安全与舒适。

一、砖混结构:经济实惠的“墙体守护者”

砖混结构,全称砖墙混合结构,是传统住宅的“常青树”。其核心在于:竖向承重由砖墙(或砌块墙)承担,横向则靠钢筋混凝土的梁、楼板、屋面板支撑。 简单说,砖墙既是“骨架”又是“围护”,楼板荷载直接传导至墙体,再由墙体下传基础。墙体多用红砖、空心砖或加气混凝土砌筑,厚度通常240mm(承重墙)或120mm(非承重墙)。

这种结构的亮点在于实用与亲民。首先,成本低是最大卖点。就地取材,砖砂石随处可见,运输费省;施工依赖手工砌墙,工序简单,无需重型机械。一栋三层农村自建房,砖混结构造价仅800-1000元/㎡,远低于框架。 其次,保温隔音一流。砖墙孔隙多,能调节湿度、缓冲噪音,冬季暖和、夏季凉爽,适合北方寒冷区或南方潮湿环境。耐火性强,砖石遇火不燃,耐久期可达50年以上。 此外,施工周期短,6个月内可完工,抗潮湿能力好,不易变形。

然而,砖混并非完美。抗震性能是其软肋:墙体刚性强但脆性大,地震时易开裂。国家规范限其于6层以下,7-8度区需加构造柱、圈梁强化。 空间利用率低,开间≤3.6m、进深≤5.4m,户型死板;承重墙不可拆,装修受限,只能改非承重墙。层高也低,约2.6-2.8m,压抑感强。维护上,墙体裂缝需定期修补,雨水渗漏易生霉。

砖混结构根植乡村与旧城改造。2025年,农村自建房中占比超60%,如华北平原多用红砖砌筑,南方则青睐空心砖。 它像一位可靠的“老伙伴”,适合预算有限、追求实用的三口之家。

二、框架结构:灵活高效的“梁柱骨架”

框架结构,则是现代建筑的“时尚担当”。其本质是由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梁、柱、板构成“骨架”,承受全部竖向与水平荷载;墙体仅作围护与分隔,用轻质材料如加气混凝土填充。 荷载路径清晰:楼板→梁→柱→基础,节点处用钢筋刚性连接,确保整体稳定。

框架的魅力在于自由与韧性。首先,空间布局灵活。大开间设计随意,柱子粗壮(300-400mm)但不挡路,户型可变,装修时墙体随意拆改。 其次,抗震出色。整体性强,柔性好,地震时梁柱“摇摆”而不崩,远超砖混。规范允许建至30层以上,15层内无虞。 标准化高,预制梁柱工厂化生产,工期缩短20%,质量均匀。保温隔音可优化,轻墙加岩棉层,效果不输砖混。

但框架也有“高消费”的烦恼。造价高,钢筋混凝土用量大,三层自建房达1200-1500元/㎡,因支模绑筋工序繁。 施工复杂,季节影响大,雨天浇筑易裂。节点应力集中,需精细设计,否则侧移大。噪音稍响,梁下回音多;自重轻但柱肥,占用空间5%-10%。

框架在城市如鱼得水。2025年,高层住宅中占比70%,如北京、上海多用框架-剪力墙混搭。 装配式框架兴起,政策推动下,市场份额或升至80%。它适合追求现代生活的都市白领。

三、深度对比:从材料到适用,谁更胜一筹?

1. 材料与施工:砖混重砖墙,轻钢筋混凝土;框架反之,重梁柱,轻填充墙。 前者就地取材,砖产量我国年超800亿块,成本低30%;后者需工厂预制,钢筋用量多2倍,环保但物流费高。 施工上,砖混手工为主,周期短;框架机械化,精度高但工序多。

2. 成本与经济:砖混胜出。低层住宅全周期成本,砖混约1500元/㎡,框架1800元/㎡。 维护费也低,砖墙自愈裂缝;框架柱漆需刷,防水严。长远看,框架耐用期70年,砖混50年,ROI相当。

3. 抗震与安全:框架遥遥领先。8度区,框架设防烈度8度,位移控制在1/550;砖混仅7度,墙裂风险高。 汶川地震后,框架损毁率低20%。 砖混需加固,成本增10%。

4. 空间与舒适:框架更优。开间可达6m,层高2.9m+,采光通风佳;砖混限3m,飘窗少。 隔音:砖混墙厚,达45dB;框架轻墙40dB,但易加隔层。保温:两者相当,视填充而定。

5. 适用场景:砖混适合农村低层(1-6层),地震少区,预算<20万;框架宜城市多层(7-30层),抗震区,追求大户型。 农村自建,90%选砖混,因经济;城市二手房,框架改造热。

总体上,砖混“性价比王”,框架“品质王”。无绝对优劣,视地段需求而定。

四、市场风云:从传统到绿色转型

2025年住宅市场,砖混与框架并驾齐驱,却在变局中演进。住建部报告,新建项目中框架占比升至65%,得益于装配式推广,预制率达30%。 砖混退守乡村,份额稳30%,但环保压力大——黏土砖禁产,转空心砖。 地震多发区如四川,框架强制;华北平原,砖混仍热。

趋势上,“钢框架”崛起,抗震强、碳排低,市场或增15%。混搭如框架-砖混,平衡成本。政策倾斜绿色,2025年补贴装配框架,砖混需升级保温。

买房看结构,先查房产证或问开发商。农村自建,预算紧选砖混;城市高层,优先框架。验地基、抗震证,避老旧砖混。

在2025年,选结构即选生活方式。你的家,是朴实田园,还是都市风华?答案,在心。

最新评论
相关推荐